纖維素
酶反應和一般酶反應不一樣,其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纖維素酶是多組分酶係,且底物結構極其複雜。由於
底物的水不溶性,纖維素酶的吸附作用代替了酶與底物形成的ES
複合物過程。纖維素酶先特異性地吸附在底物纖維素上,然後在幾種組分的協同作用下將纖維素分解成葡萄糖。
1950年,Reese等提出了C1-Cx假說,該假說認為必須以不同的酶
協同作用,才能將纖維素徹底的水解為葡萄糖。
協同作用一般認為是(C1酶)首先進攻纖維素的非結晶區,形成Cx所需的新的遊離末端,然後由CX酶從
多糖鏈的還原端或非還原端切下
纖維二糖單位,最後由β-葡聚糖苷酶將纖維二糖水解成二個葡萄糖。不過,纖維素酶的協同作用順序不是絕對的,隨後的研究中發現,C1-Cx和β-葡聚糖苷酶必須同時存在才能水解天然纖維素。若先用C1酶作用結晶纖維素,然後除掉C1酶,再加入Cx酶,如此順序作用卻不能將結晶纖維素水解。